新闻中心

房价回落 土地市场也不再“受宠”
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1-11-7 阅读:5493

近年来,开发商对土地的竞拍热情绝对不亚于建楼卖房,在那个地价暴涨的年代,很多开发商拿地基本不以开发为目的,“地王”因此数度易主。即使这样,开发商还是能以囤地来获取暴利。

  去年四月,国务院出台了第一轮调控房价的政策,但却并未起到明显效果,房价不降反升,土地市场火爆依旧。今年一月,当国务院再次出台一系列打压房价的组合拳后,土地市场才有所收敛,“地王”逐渐销声匿迹。自上个月的降价潮席卷全国以来,土地市场从此陷入冷清。拿长沙来说,住宅用地的供应和成交情况已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。长沙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系统显示,上周仅一宗土地成交,还是以低价成交的工业用地,住宅用地则是零成交。

  以前的情况是,开发商把地拿到手后就几乎没有动作了,为了多囤几年地,它们甚至采取欺骗手段来蒙骗政府,挖几个种萝卜的坑、雇几个临时工人、拉一层绿色围栏就算是“开工”了,而这种情况哪怕持续一年,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。炒二手地的开发商们,也依然可以继续倒腾大赚一笔。与近几年在土地出让市场争的头破血流不同,如今的开发商拿地变得异常谨慎,一位有着十几年房地产开发经验的郑老板对记者说:“现在如果不是急做商业项目,就不会急于拿地了,住宅市场降价潮已经来临,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尽快把已建项目销出去,至少今年不会在住宅用地上下大力气了。”

  地价占房价的一大头是人尽皆知的事情,当然,还有一大头是政府的税费。我国十八亿亩的耕地听起来似乎取之不尽,但其为稀缺资源却是不争的事实。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,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,土地也就愈发吃紧。人们的观点是,由于通胀的存在,钱放在银行并不划算,投资股票风险太大,求稳的方法就是投资房地产;目前的城市化率还只有40%,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,而土地却不可再生,房产的刚需也就还存有大量空间。这种观点造成的恶性循环是:房价因地价而上涨,地价反过来又推动房价上涨,再又会导致新一轮的地价上涨,长此以往泡沫终会破裂,受损失的还是普通消费者。

  早在99年,国土资源部就发布《闲置土地处置办法》,办法明确规定:对超过出让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而尚未开发的,征收土地闲置费;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,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。08年1月,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《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》,重申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,坚决无偿收回;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,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%征收土地闲置费,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。即便如此,开发商们也愿意承担“风险”拿地,原因在于他们对房产销量抱有充分信心。只要拿地就能赚钱的逻辑在实践中屡战屡胜,又屡胜屡战,有的开发商就算被处以几百万的巨额罚款也在所不惜,因为像这样的“巨额”罚单在动辄上亿的庞大利益面前简直小巫见大巫。

  而如今,土地储备在某些开发商眼中已成“烫手山芋”,尤其是以高价竞拍来的土地,转手的机率微乎其微,囤地更无可能,自己开发或成唯一选择。在国家调控政策的重压下,部分楼盘已经招架不住,开始明着降价来吸引顾客。但我国民众心理长期以来形成的“买涨不买跌”之理论,预示着他们成不了房产商的“救世主”。土地市场不再“受宠”,房产市场门庭冷落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
  • 上一条新闻: 建筑企业低效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
  • 下一条新闻: 住建部长带队调研各省区保障房开工情况
  • 返回上级新闻